学术讲座
讲座 | 刘小俊教授:《古典和歌中的无常感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时间:2022-05-29

当代人类工作生活纷繁复杂,令人常感到时事无常、周遭多变。这种“无常”的感觉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大多被认为是悲观厌世的一种情绪,是不被主流倡导的一种心态。但是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又是如何看待所谓的“无常”呢?

携此疑问,日语系教师于5月29日聆听了京都女子大学文学部刘小俊教授古典和歌中的无常感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的讲座,得到了一些感悟和启示。

刘教授首先提出了日语中“常世(tokoyo)”的概念,指出“无常”是相对于“常世”而言的一种境况;并解释了“无常”原本是来自于印度佛教中对现实冷静和透彻的一种认识方式,传到日本后才成为了一种文学理念,常用“(hakanai) ”这样的情绪化词语来表现。她特别提出,“无常观”是对无常的洞察,而“无常感”是对无常的哀叹,二者是有区别的,不可混淆。

同时,刘教授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这三部古代日本最重要的诗歌总集中挑选出大量诗例,如柿本人麻吕、大伴家持、小野小町等人的诗句,揭示了“无常感”的形成轨迹,告诉我们日本人是如何从“无常感”中体验出“无常之美”,论证了“飞花之美”、“落叶之美”等诗句中蕴含着的“无常之美”,将听讲人的审美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实现了从“哀叹无常感”到“欣赏无常美”的跨越。

该讲座听后令人感触颇深,回味无穷。不仅对于日语教师们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对于在多变的人世间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如何更好地适应各种转型期的变革,也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分享到:


TOP
阳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