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阳光学院2025年暑期办学治校专项培训第六组研讨会在正德楼602培训室举行。在苏享平、张红霞两位校领导的全程参与下,跨境电商学院及相关部门26名成员围绕“阳光学院如何高质量发展”核心命题,展开了一场聚焦产教融合、特色育人的深度研讨。
思想碰撞:锚定应用型特色发展新坐标
研讨会上,组员们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单一观点建言献策。院长陈宏川率先提出跨境电商产教融合的五大框架:政行企校共建专委会的“机制联动”、植入平台运营与实战项目的“课程重构”“双师共建”模式、差异化基地赋能策略以及“人才-企业-教育”反哺的成效闭环,为专业建设指明系统性路径。
副院长朱馨竹则强调特色是生命线,建议聚力“跨境电商+文旅”特色产业,联动龙头企业与属地文化品牌,打造“一课一企”深度合作模式,形成可评价、可申报的特色成果。王衍宇老师创新性提出“基础-进阶-创新”三层实战体系:从马尾船政文化双语实训,到运营“闽江口珍珠”小店实战,直至为琅岐镇设计融合AR技术的“认养农业+跨境直播”模式,构建能力递进的实践链条。
痛点突围:求解人才培养与资源优化
直面育人痛点,多位老师开出“药方”。林玥颖老师针对学生技能错位问题,呼吁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实习基地设企业导师真做实干,学生建立“实战档案”以成果对接企业需求。罗法圣教授建议推动长周期毕业设计,善用AI工具开展市场研究与项目共创。副院长何锡梗直言需坚持“适度从严”教学管理,扭转学习态度恶性循环,筑牢质量根基。
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共识。吴彩兰从预算角度强调,有限资源须精准投放内涵建设,锚定目标打造不可替代特色。陈瑛老师则呼吁打破专业壁垒,整合全校资源打造跨学院综合性实践平台(如船政文化基地),强化产业学院枢纽作用,并解决跨专业成果认定难题。姜思元更主张全面拥抱数智化转型,推动专业建设与智慧校园理念同步革新。
价值引领:回归育人本真与生态构建
校领导的总结升华了研讨高度。张红霞老师着重指出,专注力与创新创业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社会口碑及四万五千多位校友的评价至关重要,必须加强校友互动,凝聚发展合力。纪委书记苏享平则强调“一切以学生为本”,基于校训“刚健笃实,辉光日新”,致力培养学生强大生命力与坚韧品格。他要求教师强化就业辅导,加强学风管教力度,并通过思政教育培育学子感恩情怀,同时大力支持契合产业需求的实验室建设,为实战育人提供坚实保障。
本次研讨汇聚集体智慧,为阳光学院高质量发展,尤其在深化产教融合、锻造应用型特色方面廓清了路径、凝聚了共识。研讨形成的核心观点与实施方案,将提炼为汇报成果,为学校下一阶段战略决策与改革实践注入强劲动力。

